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11-15 浏览量:1462

    李计忠大师阐释《道德经》(二十五)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企业管理者要用道德经打造“无管理”至上境界

    《老子》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老子建议统治者“无为”,让百姓自我教化。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无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无管理,员工自激自励。

     

      

    20世纪70年代,西方管理学界提出“不存在最好的管理方法,一切管理必须以时间、对象为前提”的权变管理方法,20多年来一直在管理学界经久不衰。这与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两者之间,或许并不仅仅是巧合,而是“智者所见略同”。

    熟悉武侠小说的朋友都知道,武术界有句经典传言:无招胜有招。最厉害的招式就是没有招式,就好比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没有固定的招式,却能纵横天下,鲜逢敌手。以此类推,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无管理”。治企业如同治国,应当奉行“无为而治”的原则,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综观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尽管它们拥有着最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和文化体系,它们对管理的终极追求是:最好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从而使各项制度形同“虚设”。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管理,“管理”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它是一个辩证对立统一的有机体。

    在某企业独特的企业制度当中,有一项最为人道的制度——给予员工20%的自由时间。这个制度让企业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变成一种兴趣。感觉员工自己不像是在一家大公司上班,而更像是在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做什么有趣的研究。同样,企业可以从这些享受自由的员工大脑中,源源不断地提取新的创意和新的商业计划。

    这家企业聪明就在于它知道,即使不给员工自由时间,员工也同样会想办法偷懒,与其偷偷摸摸,弄得大家都不开心,何不让员工公开地、自由地支配一段时间呢?更重要的是,20%的自由时间会使员工的感受完全不同,那不再被定义为20%的偷懒时间,员工就会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到自己在为兴趣工作。在公司良好的环境中,员工所具有的创造力是不言而喻的。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硬性规章制度往往达不到企业管理者的预期效果。通过对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调查发现,好员工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表扬出来的。赏识是远远好于“管”的一种员工管理方法。只有从心底觉得被尊重的时候,员工才会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共鸣,才会产生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怀。这样才会振奋士气,提高工作效率。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对员工施以一定程度的“放任自流”,会使员工自我认同感加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加深,会使员工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加强,最终达到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

    最好的管理者是悠闲自然的,从不轻易发号施令,甚至员工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管理者通过授权和分权,将部分管理权限下放给下属员工,甚至让下属自己按照企业战略目标要求自行处理事务。无为管理就是要做到你在管理别人,而别人又感觉不到你在干预他;顺应人性的规律去改造人性的弱点,在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