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07-13 浏览量:157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

    在《论语》里记载有孔子的一句话: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意思是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孔子的这句话,把前面道德修养和学问的先后次序,以及人生的取向,做了一个高度的总结,作为一个有修养的君子,首先要能够自重,厚重,这份厚重源自涵养,而人生的威严也来自逐渐的修养.若取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学问的根本是涵养内心,修正自己.要把这个根深埋,加固,经过什么样的磨砺和波折,都不能动摇,一生都要坚持.
        “无友不如己者”古人注解是:言无得以忠信不如己者为友也.如此,人人皆分出高下,能有朋友乎?
        在孔子看来,友并不是同道,不要过多地与不如己者交往,是君子的修身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和无友不如己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就修身求道而言,不必讲平等博爱,这正如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而好书可能是从垃圾文中慢慢筛出来的,我们不必先找垃圾文读了才算尊重作者.
        无友不如己者:此句亦有多种解释,说来说去都有点看不懂.不过是在提醒我们“交友要慎重”而已!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而后“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孔子君子论强调人的行为应当是发自于内心的自觉的行为。这种理论对于人格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但因此却忽视了“养”。“教”是教人以知识与技能,使人懂得外在的行为规范;“养”则是培养人的内在精神,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规范对人而言总是外在的,人们遵守行为规范不是出于内在的自觉,而是出于外在的强迫。

    现代法律社会的管理的任务,就是如何来管理人。人们都知道法律,人们乞求于法律,因为除了法律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应当检讨我们的法律制度、教育制度,应当更重视和强调“养”而不是“教”,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