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广西风水宝地之二十六:广西灵山大芦村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7-25 浏览量:1681

    广西灵山大芦村


        位于广西灵山东郊8公里的大芦村,是“中国荔枝之乡的荔枝村”、“水果之乡的水果村”,亦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古村。

        大芦村劳氏古宅共有九个群落,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到清朝道光六年(1546—1826年)才逐步完成。劳氏先人自建造第一个宅院伊始,就刻意营造与周围环境和谐协调的优生养息氛围。“艺苑先设”,“健融凌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秀的人才造就,相得益彰,到十九世纪木,人口累计总数不足八百的大芦村劳氏家族,拥有良田千顷,培育出县、府儒学和国子监文武生员102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获得明、清历代王朝封赠。富而思进,科宦之众,使得这个家族的基业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扩展。


        建筑营造理念:立村的首要是选择朝向,这方水土“重南,向东、西次之,北为最下”。具体确定主屋朝向时即祖厅神厅朝向“坐正坐稳”后,房屋后续建造并不机械,常常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布局,形成如今大芦村建筑群原址格局风貌。前门楼连接主屋的内外,过度空间隔断形成内外庭院连贯。开门向东设一道门屏,即照壁墙,其功能遮挡外人视线,避免他们向大门内窥视,与墙侧相衔接。开口南向对鱼塘湖泊,远处水口为笔架山,回拢相扣,气流由门径直折返而入主屋、五进前的内庭院。主屋横排,五进纵向六排廊屋与“前凵后冂”型,即斗地屋环抱形成八个中庭,即天井四个,开敞的内庭院廊屋位于主屋东西两侧,由廊道分开,分别与主屋一进后庭院、后花园相连,后花园设置二层门楼,为岗哨围墙闭合,藏风聚气。这种排列组合的形制造型,其实反映出中国传统哲学易经的数字关系,即是一到九的关系,明确了空间布局的方位关系。例如祖公厅、灶、井位等功能空间,在方位上是相当考究的,从而展开各个空间的开敞、闭合布局的个数。阴阳五行在建筑理念上也有体现。主屋建筑材料为火砖,属火辅屋为生,泥土坯砖砌造属土,木结构斜屋顶暖伏其中属木,屋身墙体基础为埋石属金,边界墙基加大加厚防护墙、护坡湿润流泽销金亦为水。这种阴阳五行朴实地概括天地、自然和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表达人们对天地、自然的认知。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其阴阳的此消彼长又表现为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自然现象,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且相生链中又是隔位产生相克的规律,因此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从而提示人们辩证应用五行之说的相生还是相克的营造理念。在整个平面布局是明显的,例如从天,井到厅堂、厢房的空间转换由明到暗,实际上就是阴阳转换,这是一个相互共生、并且相互抑制的循环过程。大芦村视土如金,倚地形取势立村,尽量少占耕地,建房于高坡地,朝向好、采光通风好,还可避免潮湿,生活废水也能够顺流而下汇入池塘。在平原地区无山可依无丘可靠的地方立村规划者对后面每一进屋的房基做出垫高的要求,人为地形成了前卑后高的形势,便于后排的房屋采光通风和生活废水的自然排放。


        地形条件与人造景观:“七星伴月”审视大的自然环境,通过相天法地,综合安全防御、优美环境、方便生活等因素,确定错落的位置和轮廓,是中国古村落营建的一般规律。大芦村落的先祖择地筑造建村并没有风水术所描绘的“负阴抱阳”的理想宅居地,具体表现为没有高大案山可倚靠和面水。地势为丘岭坡地,河流在东流过,芦苇丛生树木稀少。然而此地乃为一方好地,地形如渴望匍匐河中水牛安详缓行,属相面牛勤俭劳作,必定有富有贵。大芦村先祖们没有案山造案山,担泥土夯墙挖塘导水适地适树。先祖们听从风水师的指点,种树弥补案山不足,种法根据星象北斗七星图系而种栽,则是现存祖屋镬耳楼后面的树前面挖凿鱼塘,如一轮弯月湖泊,故曰“七星伴月”。有道是种大树一树顶三山,七树如同二十一个山峦。勤力实践“山为丁水为财”筑造理念,造就并保存大芦村聚落民居选址的最佳方案。屋后种大笔树阻挡寒风来袭,屋边榕树、樟树遮阳乘凉,屋前塘堤、坡地种果树,如是荔枝、龙眼、柚子、扁柑环绕村,不论贫富、不分大小、因地制宜,其平面布局适地适树,规整而富有韵律。村民们很通俗地称这种要素的组合为“风水格局”表达“红顶当头文章显势”之“耕读世家”目的。在这里,山川形势与人的功利性需求和审美情趣结合在一起,建筑、树木、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都转化为钟灵毓秀的比喻物,通过合理规划改造自然赋予环境的象征功能来表达村民追求某种目标的心理——情感空间精神诉求。

        水岸延伸空间尺度:水是村民们从事生产、生活的命脉,一湾清流一潭碧波几乎成为整个村落的活动焦点。大芦村人还认为饮水取东向有水就有财,故村址要靠近东边象岭山溪流。劳氏先人建设古宅时有计划地沿着山溪流向,就田垌挖泥取土筑渠筑砂引导到村前鱼塘,营造现存的湖光山色、生态优美的水体景观。村前河水常年流淌,源远流长。它可供蓄水、洗濯、排水汇流、放养家鱼水禽之用,村民称之为“三水归塘”。水还被赋予了人文的意义。村前鱼塘基本上是半圆形称作“拌月池”只有京城国子监和孔庙前的池塘为圆形,乡村不可越制,其传承文化的寓意是一样的。塘堤称作“官腰带”,葱笼的荔枝树如官帽,故有“红顶当头文章显势”意蕴。鱼塘为砚,塘边条石如墨,村前大片晒谷场如纸,村后树如笔,西边樟树如文章飘香,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象征“文房四宝”的风水格局,勾画出村民们耕读传家,寄望后代文人辈出的理想生活追求。伴月塘出水口即入村口,东西两高矮坡地环扣,原建有门牌坊,通过门坊绕塘堤前行入村。村前村后及周边是密实的经济林木,如荔枝林、竹林,抵御南边台风,挡住北风寒流,美化环境,寓意“红红火火竹报平安”。尖尖的竹刺更形成一道难以通行的屏障,而村前的鱼塘也隔绝了外人的快速进入。门坊、竹林、树林、鱼塘将村落包裹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带给村民防范盗贼的安全感。在这个空间内,公共活动场所集中在村前,按照传统的“左祖右社”的规划思想,供奉祭祀先祖的宗祠建在村中左前方,社庙祭坛与村中红白喜事等活动告示则在村右。几棵高大的榕树、樟树错落在社庙祭坛旁,树冠阔大,浓密的树叶婆娑,一根根榕须悬垂水面摇动的身影,传递着家族根深叶茂的愿望和落叶归根的意识。这里是村民锄地归来驻足蔽荫休憩纳凉闲话的场所,平时经常有三三两两的阿婆阿伯闲坐树下聊着家长里短,还有无忧无虑的孩童奔来跑去嬉戏玩耍或依偎在阿婆怀中聆听古老的歌谣和传奇,乡土的文化观念的点点滴滴沁入人们的心田。游走于整个村落,户内天井小院起着空间组织作用。进式井院纵向两列廊屋之间,为巷道利于排水防火。厅厢房结合,门开对廊,自然通风合理,采光井然有序,规划水平之高令人惊叹。从祖屋镬耳楼、三达堂行走,庭院深沉气派森严。到东园别墅、双庆堂、蟠龙堂、东明堂空间气息亲和睦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