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转载]从一古卦例看易之伟大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7-25 浏览量:1510
     

    安徽  刘习贵



        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期会有一个时期的话题,在现代人们的聚会或交往中,只要有人说起《易经》,都会异口同声地讲它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但如果要问它博大在哪里,又精深在何处呢?还真能把一些人问住了。本人的回答是:在于它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知天识地辨人事,正如《易传》中所说的“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其问题的关键核心就是它是四维时空的精品代表,它的思维是立体的。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伟大之点。可以说它是我们人类的手中之宝,法中之器。现代人的信仰中还有一个话题:信佛之人常把“佛法无边”当成口头禅。你要问他怎么个“无边”法,也有很多人说不清道不明。也许或有善辩矛盾者会提出一问:如若将佛法无边与易之博大精深相比,情况会如何呢?人们千万不可为其所惑而争论不休。因为佛法是成就宇宙万物的,而易道是神留给人的
    一种认知宇宙万物的智慧,两者既不可相提并论,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易道却可令人预先知道佛之来世。

       在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五百多年,人们通过易对佛的下世度人早就了如指掌了。这一事实在《浅释四十二章经》中有介绍,它是我国周朝一部叫《异记》的书中专门记载的。书中云:时值周昭王二十四年,岁次甲寅,即公元前1027年,江河泛滥,五光贯太微。当时的太史(就是掌管天文、算术的官职)苏由,就用《易经》占了一卦,结果得“乾之九五——飞龙在天。”由此,他推断西方的天竺国(古印度)五百年后有大圣人出世。圣人出世后,经过苦修传其教法,救度众生。这种教法千年之后将传到我东土大周而来。此情此景,说得周昭王欢喜若狂,于是就命人把此事刻在石头上,埋在城南,以备后考验证。

       到了周穆王时,天地震动,天上出现了十二道“白虹贯日”的壮观景象,这是圣人园寂时所出现的情景。虽说远在天竺万里之外,但我大周人都看到了。所以圣人的来去不是偶然的。

        随其斗转星移,改朝换代,到了西汉永平三年,即公元60年,一天,汉明帝梦见了一个金人,头顶上散发着圆光,由空中飘然而下飞到了皇宫。第二天上朝时,明帝就以梦境询问文武大臣。当时的太史傅毅回答说:“我曾听说西方天竺有一种神,人们称作佛陀。陛下所梦见的一定是佛了。”有一位博士王遵讲述了《异记》中所记载的事情。时至永平七年,岁次甲子,即公元64年,明帝下诏命蔡惜、秦景、王遵带18人到天竺去求佛法。他们在天竺中部遇到了迦叶摩腾和丝法兰两位尊者。随后两位尊者就同蔡惜等人回到了西汉。到达东土大汉时已是永平十年了,岁次丁卯,即公元67年。他们返回时因经多路远,用的是白马驮经。所以就在洛阳建立了白马寺,以示庆贺,纪念东来永固。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佛教的诞生。相传佛教是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由北印度的迦毗罗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约前565——前486)所创。他与我国的孔子(约前552——前479)是同时代的人,只比孔子大13岁。29岁时,已厌倦人生的争斗,他痛感人生之苦,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及所谓的梵天创世说,舍弃王位,出家修行,遍访名师,初无所获,后经六年的苦行,在佛陀伽耶菩提树下“开悟”,神通大显,记起了他来世的前身和来世救度众生的使命,便把他的修炼方法传出来教化与其结缘的弟子,并在鹿野苑开始传法。获得信众很多,很快得以流行。人们称他们为佛陀即觉悟者,80岁时在拘尸那城的婆罗双树下圆寂。他的弟子们将他一生所说的教法纪录整理,成为经、律、论“三藏”,这就是“佛经”。

       至此再来看两千多年前的那场预测的结果,从公元前1027年到前530年释迦的成佛,相差497年;到公元67年传到中国则有1093年,这与太史所占完全吻合。这真是神哉!奇哉!妙哉!伟哉!正可谓是“宇宙浩瀚无际涯,扬起易帆可通达,斗室日巡八万里,点指之间知天下。”
     
     
     
    此文转载自《东方河洛研究》杂志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