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四灵兽的起源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6-07-25 浏览量:4531
     

        四灵兽源于古人对星辰与动物的崇拜。

        一些道观的山门内,一左一右有两位威武的神将塑像,左边是青龙神,叫孟章神君;右边是白虎神,叫监兵神君。他俩的职责是守卫道观山门,就像佛庙山门中的“哼哈二将”一样。

        道教本有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护卫神的说法,而青龙、白虎的名目来源于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二十八宿”和“四象”的说法,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很象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五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古人称为“青龙”。青龙与白虎、朱雀(朱鸟)、玄武合称“四象”,又称四方四神。这四方之神,在当时已被广泛用于军队阵列,以为保护神。军队行军的时候,队伍呈“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的列式,在旌旗上画上四兽,用来标明前后左右之军阵,用以鼓舞士气,战无不胜。前人论及其作用时说:“如鸟之翔,如龟蛇之毒,龙腾虎奋,无能敌此四物。”(《十三经注疏·礼记曲礼上》)。

        道教兴起后,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护卫神,以壮威仪。(《抱扑子·杂应》)中述老子《太上老君》形象时称:“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着实威风。从此以后,四象被人格化,还给起了名字。青龙叫“孟章神君”,白虎名“监名神君”,朱雀称“陵光神君”,玄武为“执明神君”。

        后来,玄武在同伴中脱颖而出,一步登天,跃居“大帝”高位而独显。老子出巡时,左右护卫的青龙、白虎出息不大,只当了道观的守门官,有时也给老子庙把守大门。宋朝时,岳阳地区的老子祠内,就有青龙、白虎二神像,替老子看门。

        青龙、白虎二神君塑像,最精美者当首推武当山紫霄宫、五龙宫内的四尊。塑像高达丈余,着铠持械,威严肃穆,神态鲜明,栩栩如生,是元代著名宗教雕塑家刘元一派的传世佳作。

        玄武为“四象”之一,我国古人早在殷代前后,就把春天黄昏时出现在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只鸟形,同时把东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条龙,西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一只虎,北方的若干星星想象为龟蛇形象。二十八宿体系形成以后,就把它们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形成动物形象。《书·传》称:“四方皆有七宿,可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首而东尾。”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方配五色的说法流行后,四象就分别配上了颜色,成为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龟蛇)。从史料记载来看,我国四象最先产生,在创立四兽的同时,也创立了二十八宿。所谓二十八宿,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黄道(太阳和月亮所经天区)的恒星分成二十八个星座,称“二十八宿”。“宿”者,指星的位次和集合体,即一撮星也。二十八宿以北斗(大熊星座)斗柄所指角宿为起点,由西向东排列,它们的名称与四象的关系为: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东方苍龙七宿

      

                        北方玄武七宿

      

                      西方白虎七宿

       

                        南方朱雀七宿


     
        古人崇拜星宿是由于对星体的存在和运行有着极大的神秘感,同时人们还根据星辰来确定方位和测定季节时令。二十八宿与三垣(紫微坦、太微垣、天市垣)结合在一起,成为我国古代划分天空区域的标准。二十八宿体系不仅是古人观测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标,而且有些星宿还用来测定岁时季节的变化,所以最初的二十八宿体系是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的。至于二十八宿与四象相配,当与古人对动物的崇拜有关。

        四象之龙、虎、雀、龟、蛇,在原始动物崇拜中,都被视为灵物与神物,并成为一些部族的图腾。龙之崇拜自不待说,虎是猛兽,古人认为其能镇鬼避邪。东汉的应劭写《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魁。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则“麒麟白虎到”。朱雀即朱鸟。商族即崇拜玄鸟图腾,将玄鸟看成是自己的始祖。
    至于龟蛇,也是古代有名的神灵。龟为“四灵”(龙、凤、麟、龟)之一。早在殷商时代,就已有神龟知人情、知吉凶,可充当神人之间媒介的迷信。龟之所以被神化而具有上述神性,大概在于它的身体很小但生命力却极强这一点上。《史记·龟策列传》载云:“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不死。龟能行气导引。”古人可能根据龟能长寿这一特点,而引伸出其阅历长、见识多,有预知未来的灵性。由于认为龟有神性,故早在殷代,即用龟甲为占具来占卜吉凶。《淮南子·说林训》就说;“必问吉凶于龟者,以其历岁久矣。”《博物志》也称:“龟三千岁,游于卷耳之上”,“故知吉凶”。《史记·龟策列传》曾对占卜用龟甲作了详细描绘:“神龟出于江水中,庐江郡常岁时生龟长尺二寸者,二十枚输太卜官,大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龟千岁内满尺二寸。王者发军行将,必钻龟庙堂之上,以决吉凶。今高庙中有龟室,藏内以为神宝。”文中还谈到龟能“明于阴阳,审于弄德。先知利害,察于祸福”,能保佑胜战,以及长生不老,行气导引,使人致富等神性,竟称“龟者天下之宝也”!

        有名的“河图洛书”这一典故,亦与龟有关。《易·系辞上》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着“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着“洛书”。于是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了八卦,此即《周易》之来源。

        甚至古人命名,也有灼龟观兆的习俗。屈原在《九叹》、《离世篇》中,自叙其名字来源云:“兆出名曰正则兮,卦发字曰灵均。”被视为茶圣、茶神的唐人陆羽,他的姓名亦由占卜而得。

        早在先秦,就有人喜用“龟”取名,以象征长寿。春秋战国时,宋国有公于围龟;汉代时有际龟,朱龟;三国曹魏有刘龟;南北朝元魏有叱列伏龟;唐宋时,以“龟”命名的人便多,最著名者如唐玄宗时的流行歌曲演唱家李龟年,唐末著名文学家陆龟蒙;南宋时,有弹劾奸相秦桧的殿中侍御史黄龟年。有趣的是,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隐居绍兴时,曾以龟壳做了一顶仅2寸高的小帽子,极其精巧。陆游晚年还自号“龟堂”,取龟之三义:龟贵,一义;龟闲,二义;龟寿,三义。“鼻观舌根俱得道,悠悠谁识老龟堂”,这正是陆老夫子晚年自适的生动写照。由此亦可看龟的声价之高。

        龟还与成都城有不解之缘。成都别称“龟城”。此典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
        龟还曾与帝位、官爵乃至货币发生过关系。周时即有“龟人”这一官职,如有祭祀,“龟人”即奉龟前往,以示隆重。古时还将元龟(大龟)与九鼎(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合称“龟鼎”,作为传国大宝。帝王迁都,必要迁移龟鼎,故龟鼎又比喻帝位。诸侯、丞相、大将军等高官的金印常铸成龟形印纽,所以后来官印又通称“龟纽”。辞官不干了叫“解龟纽”。

        早在夏时,龟贝成为货币之一,在春秋战国时还在流行。秦朝废弃,至汉朝又有龟币出现,所谓“龟币”是币上铸有龟纹,王莽时有龟币多种。

        唐时,还曾以“龟袋”作为官员的饰物,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饰以银,五品饰以银,五品饰以铜。唐代著名诗人太子宾客贺知章,有一天在长安城内紫极宫与李白邂逅相遇,大喜,呼李太白为“谪仙人”,遂邀其进酒楼畅饮。不巧,当时贺知章分文未带,他马上随手解下身上所佩金龟袋,交给老板换酒喝,与谪仙人喝了个一醉方休。贺知章性格放达纵诞,与李白、张旭等狂客十分亲密,为“醉中八仙”之一。贺知章“因解金龟,换酒为乐”的典故,也成为古代文坛的一段佳话。

        龟肉富有营养价值,是珍贵佳肴,龟能入药,龟版、龟龄集都是著名的中药补药。我国民间还有养龟的风气,珍贵的绿毛龟,小若铜线,清心爽目,被视为吉祥物。

        龟在唐代之前,一直是走宏运,名声很好。不料自唐以后,龟的声价一落千丈,变成了个下流货色。“乌龟”成了詈人之词。这是后话。

        古人对于蛇的崇拜,也是由来已久。

        北方玄武七宿其实并非酷似龟形和蛇形,倒是古人将所崇拜的动物形象联想附会而成。玄武之称谓,最早见于《楚辞》中屈原的《远游》:“时暖曃其党莽兮,召玄武

        而奔属。”对“玄武”的解释,古人有以下几种说法。

        1、“玄武”即龟。《礼记·曲礼上》云:“(军)行,前朱鸟而后玄武……”

        孔颖达疏云:“玄武,龟也。”

        2、“玄武”乃龟蛇。《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玄武,谓龟蛇。位有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玄,龟也;武,蛇也。”

        3、“玄武”为龟蛇合体、龟与蛇交。《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为龟蛇合体、龟与蛇交。《文选》卷十五张衡《思玄赋》曰:“玄武宿于壳中兮,腾蛇蜿而自纠。”李善注云:“龟与蛇交曰玄武。”《后汉书·王梁传》:“《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嬉》:“北方玄武之所生,……镇北方,主风雨。”         
     
        综上所述,“玄武”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其形为龟蛇相缠。至于“龟与蛇交”也着实让人奇怪。根据现代生物学理论,龟与蛇是不能交配的,犹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其中必有奥妙。古人认为雄龟不能性交,因而只好听任雌龟找来蛇与之交配,这大概也是后来人们称纵妻女与他人淫的男人为“乌龟”的由来。

        玄武人神化。玄武是由最初的星辰神,被改造为动物神,而最终又被改造为人格神。由星辰崇拜而为人格神,是一条重要的造神之种。斗姆、太白金星、南北斗、福禄寿,乃至文昌帝君等,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
                                       
                                                    

        最初,人们把玄武神只是看成龟蛇两种动物。龟蛇同时出现,即为玄武“显灵”。南北朝北魏太和八年(484年)有个姓朱的老道人去游庐山,“忽见蟠蛇如堆缯绵,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三)

        五代于狄的《灵应录》载:“沈仲霄之子于竹林中,见蛇缠一龟,将锄击杀之,其家数十口,旬日相次而卒。有识者曰:‘玄武神也’。”

        玄武在宋代身价倍增,并被人格化。这与宋代诸帝推波助澜分不开。宋初太祖时,即有真武、天蓬等为天之大将的传说。宋真宗天禧元(1017年),在军营中发生了一件事。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七载:

        营卒有见龟蛇者,军士因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竭,民疾疫者,饮之多愈。

        真宗听此事,下诏就地建观,赐名“祥源”。这大约是中国最早的真武庙了。后来宋真宗封玄武为“真武灵应真君”。

        玄武最初加入道教,不过最极其普通的一个小神,与青龙、白虎、朱雀常作为道教护法神,以壮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