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君子之德 美玉无瑕-----李计忠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1-30 浏览量:2380
     


    文/李计忠(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我已经讲过了普通的一块石头和一粒钻石在家居风水调理中的作用,今天再讲一进玉石的宝贵之处。

         对人类而言,特别是对中华人而言,在广大的物质世界中,玉确实是一种宝贝,而且,对其宝爱的程度远在金银之上。但通常人们却称其为玉石,因为它确实是一种石头,无论是从感性上去认识还是从理性上去认识,无论是其外观形象还是它内在的化学成份,玉都是一种石头。在最早的一本说文古书中就对玉定义为“石之美者”。而且,在其被发现前,又大都是被普通的石头所包裹着。相传,引发廉颇与蔺相如演绎“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将相和”的那块宝玉“和氏壁”,原来看去就是一块石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硬说它是一块玉,而且非常虔诚地要献给楚历王,楚王召来众臣和工匠来相这块玉,都说是一块一文不值的石头,卞和献宝不成反而犯了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左腿。但卞和并没死心,楚武王即位后,他又去献宝,结果又被砍去了右腿。公元前68年,在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这块石头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终于感动了楚文王,令人剖开后,果然内包一大块美玉,遂将其琢成一块大璧,所谓璧,就一种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是用于祀天的,为纪念卞和献宝的诚心,就将其命名为“和氏壁”,成为楚国的传世之宝。到数百年后的战国后期,和氏壁被赵惠文王得到,秦昭王听说后,贪心顿起,假说愿以15座城来换此璧,摄于秦国的强大,赵国只好派蔺相如去执行携璧换城的使命,蔺相如以其勇敢和智慧演绎了一个千古流芳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但按现在的品评标准,和氏璧并非是玉中上品,只不过是玉石家族中的普通一员拉长石而已。但拉长石却具有解析阳光的光谱作用,故显神奇。

         玉石虽然也是石头,但与普通石头还是有区别的。玉的质地细腻、单纯,多呈半透明状态,表面具有可抛光性,色泽艳丽,质地坚硬,硬度在6-6.5,为普通石头的2-3倍,同时又具有很大的韧性,可以用铁锤重击而不碎,这是任何钻石、宝石都无法达到的。同样是玉,其硬度也不尽相同,按硬度分类,可大体上分做硬玉和软玉两种。我们通常所说的玉,大都是指软玉,硬玉另有其名,叫做翡翠。翡翠还可细分为翡和翠,一般把黄色或红色的硬玉称作翡,而把绿色的称为翠。翡翠是玉中之王者,而翠则更是翡翠中的上品。软玉的主要化学成份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多呈半透明状态,是一种纤维状晶体的集合体,韧性极佳,虽称软玉,其硬度却可高达6.5,可以很轻松地在玻璃上划出刻痕。翡翠的主要化学成份是纳铝硅酸盐,呈半透明到不透明状态,是一种粒状到纤维状的集合体,密度较高,硬度可高达7,比重多在3.25~3.4之间,都比软玉高。
         按颜色分,软玉又可分为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和黑玉等五种,白玉颜色洁白,细腻、油润、微透明,含透闪石95%以上,用手电筒贴在玉的表面照射,可见一定深度的光晕。其中的羊脂白玉、宛如刚刚切开的肥羊的脂肪一样,光泽莹润,含透闪石可达99%以上,为白玉中的上品。青玉包含青白玉,颜色呈淡青、青绿、灰白、或白色中略泛青绿色,经济价值略低于白玉,但其储量较丰富,是历代制作玉器的主要品种。黄玉,据其颜色的深浅,又可分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和栗色黄极为罕见,且“黄”与“皇”谐音,故其价值也可抵羊脂白玉。碧玉,呈菠莱样深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黑玉,因含一些散在的碳质或石墨而呈灰黑色,或灰黑与白色相间的条带状,如完全呈黑色,称为墨玉,价值高于其它的黑玉。
     
         中华民族是开发和利用玉石最早的国家,也是应用最广泛,最为看重和宝贵的国家,故全世界都把玉称为中国的“国石”。在辽宁阜新市查海遗址出土的一块透闪石软玉,是距今约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物件,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一致认同的最早的玉器。在三皇五帝时代,黄帝在分封诸侯时,就是以玉器作为他们享有权力的标志的。至商周时期,已开始大量制作玉器,商朝就已经在使用一件墨玉牙璋来传达王上的命令的。自秦始皇以后,历朝历代的皇权,都是以“传国玉玺”作为象征的。

         之所以把玉石称为中国的国石,另一个原因是玉石在华夏大地上到处都有发现,可以说是遍布大江南北,绵延中原东西,主要产地有新疆的和田玉、河南的南阳玉、甘肃的酒泉玉,辽宁的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其中,以新疆的和田玉最为名贵。和田玉遍布新疆莎车——喀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共有九个产地。之所把玉石称为中国的“国石”的另一原因,也就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对玉的宝爱程度是胜过一切而情有独钟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亮线。当代电影“疯狂的石头”,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华夏人对玉石的宝爱情结。早在新石器时代,华夏民族的祖先就选择昆仑山一带作为华夏人休养生息的中原地带,先民们很早就发现了和田玉的价值,并作为瑰宝和友好的媒介与东西方进行交流,形成了一条“玉石之路”,也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在殷墟妇好墓中,就发现了已用和田玉制作的器具。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大量地采用和田玉、制作祀天祭地、象征权力、镇襄国家的玉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至清代乾隆年间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5000余公斤,采自弥勒塔山,已堪称世界之最。

         进入当代,中国的玉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世界的珍藏家们,都在把眼球盯向了玉石,玉石也更加现出了它的灵光。1971年,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芸特雷附近的海底开采出一块重5吨的玉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玉石,并命名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的沃森湖,又发现了一块重达28吨的软玉石。1978年,在缅甸发现了一块更大的玉石,重达90吨。1982年,在缅甸北部丛林中发现了一块重达33吨的翡翠,为运送这块翡翠,专修了一条长130公里的公路,在押运途中曾几次遭遇强盗袭击。但早在1960年,就在我国的辽宁省岫岩县采掘出一块体积为106.8m3、重达267.76吨的特大玉石,比国外三大玉石的总重还多出204.05吨,质地细腻,透明度极好,这才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而且,1989年由北京玉器厂制作的巨型翡翠玉雕“岱岳奇观”,才是近代玉雕的稀世之作,所用翡翠原料重363.8公斤,先后有30余人参加雕琢,历时近7年,原料各色与自然景物结合神妙,造型构思绝妙,堪称国宝。玉石仍为中国的国石,中国的玉文化仍是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古人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玉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的种类、质地和重量的大小,而是在于它被雕琢后的艺术品味和所派的用场。没被雕琢的玉石,尽管其大无比,也不过是一块璞玉,前途未卜,其价尚在未定之天;而一块重不过一斤的“传国王玺”却可以价值连城,因为它不仅是皇权的象征,被多少代皇帝世袭传承,它还见证了几多朝代的政治、军事和人文历史,凝聚了人世间装不下又添不满的血与泪、爱与恨、情与仇。一件玉器的价值也不仅仅在于它的艺术水准、意境和刀功,更在于它能否集中和承传了在它之前数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

         数遍历史,在中华的历朝历代中,清朝的玉文化最为鼎盛,按常规玉石的开采量已供不应求。以新疆的和田玉为例,分作仔料、山流水和山料三种,仔料又称子儿玉,是原生矿剥落后已被冲到河流中,久经大浪淘沙、已经洗尽铅华、磨去瑕疵、又饱爱日月光华的玉;山流水是原生矿崩落后刚刚被冲到河的上游,尚未被彻底磨去棱角的玉;山料又称山玉,是指在山石中开采出的玉,块度较大,棱角分明,良莠不齐。宋元以前多采用仔料,以靠上天自然奉送的为好。至清朝已以大量开采山料为主。玉器已不仅为皇家王公贵族所独有,民间的风雅之士也都以佩带一块玉器为荣,大多数的家族也都会有一件玉器相传承。正因为清朝的玉文化进入鼎盛时期,清朝为中国所创下的国土版图也最大。虽说是元朝成吉思汗的铁蹄已踏进莫斯科和阿拉伯半岛,但并没并入中国的版图,而清朝的版图却明确地包含着现今的外蒙古、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彼岸的海参威及江东六十四屯,相当于六十个台湾省的面积,现今已割让给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和越南的土地,都在大清帝国的版图之内,大清帝国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在历史人物中,恋玉情结最重的当数清朝的慈禧太后,几近疯狂的程度,欲搜遍天下之美玉,对每块名玉都志在必得,十个指头上三寸长的护甲全部都是用玉雕琢的,她须臾不愿离身的是一枚像一只小黄瓜的翠戒,两个手腕上都带着玉镯,她吃饭喝水抽烟所用的一应器具,全部都是玉制的。据说,有一名洋人向她进贡一枚大钻石头饰她都毫无表情,对另一个人奉上的一块小小的名为“帝目”的精美的缘玉制品,却喜上眉梢,眼中放出贪婪欲足的光芒。在她的陪葬品中,以玉品为最,有两枚举世罕见的翡翠西瓜,绿皮红瓤,白子黑丝,造形逼真,在当时就估价为500万两白银;还有两棵翡翠白菜,绿叶白帮,绿叶上还有两只黄色的马蜂,白色菜心上还爬着一只满绿的帼帼,栩栩如生,当时估价为100万两白银。这些葬品都是举世无双、人间的唯一。正因为她终日与玉相伴,虽然也一生历尽磨难和艰险,却始终没有人能动得了她。

         中华人为何如此宝爱玉石?以至万年前系下的情结在历史的长河中却越系越紧?这不仅仅与玉石本身的美丽、坚硬、坚韧、可以雕琢成玲珑剔透的法器和人文景观,还因为它具有辟邪扶正、镇襄人居环境的作用。我在《调理风水、石头最美》一文中,已讲过了石头的化煞辟邪的作用及其背后的因素,一块普通的石头尚且如此,玉比石头更硬、更坚、更韧、更美,它的镇襄作用和背后的因素就更非同寻常了。

         玉还是早期的人类与天、地联系的信使。我们的祖先在创世纪之初,并没有把精力过多地用在艺术上,艺术是人类在求得温饱之后的需求,华夏祖先打造的第一块玉形是一种“璧”,就是和氏璧那种片状圆形中间带孔的玉,是用来祀天的;同时打造的另一块玉是一种叫作“琮”的法器,外边呈方形,中间是圆孔,取的是天圆地方之义。可见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天圆地方之说,并不是人类在后来的社会研究中所创造的理论,而是人类最早就具有的智慧。

         华夏人之所以对美玉情有独钟,还有一个更为深奥的原因,那就是:与华夏民族的生命特点和生命的来源有关。中国之所以号称“礼仪之邦”,就是因为华夏人最重“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以“仁”、“义”、“礼”、“智”、“信”这五德为基石和经纬脉络的,讲的是“德广天下”、“以德治国”、“以德服人”。玉恰恰是德的象征,象征着高尚的品德、仁和坚韧的情操。古人讲究的就是“君子尚德,美玉无瑕”,当你拥有传国玉玺的时候,你就要随时想到你是否能“德广天下”、“以德治国”;当你拥有一件玉佩或玉器的时候,你就要经常想一想你是否是在以仁、仪、礼、智、信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玉的更深层涵义,它不仅是德的像征,它根本就是德的化身。在古人的字典里,“德”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也不仅仅是衡量人的品行的一种标准,德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一种物质,是一种正能量,与“业力”这种负物质同时存在于一个生命的周围。肉体可以死亡和消失,而“德”和“业”这两种物质却要与生命形影相随,一同转世轮回。德多业少的人,就福大命大、富有高贵;德少业多的人就多病多难,贫穷下贱。玉就是上个已经被爆炸了的宇宙中一种高级生命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