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老版本数据!请进入新版本浏览

    经典观相二十五则之音乃声之余,细听能分卑贱圆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11-10 浏览量:1672

    经典观相二十五则音乃声之余,细听能分卑贱圆滑

    原文:“音者,声之余也,与声相去不远,此则从细曲中见耳。贫贱者有声无音,尖巧者有音无声,所谓‘禽无声,兽无音’是也。凡人说话,是声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开谈多含情,话终有余响,不唯雅人,兼称国士口阔无溢出,舌尖无窕音,不唯实厚,兼获名高。

    音是声的余韵。虽然二者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可以从细微之处听出来的。贫穷卑贱的人说话,只有声而无音,显得粗野不文圆滑尖巧的人说话,则只有音而无声,显得虚伪做作。俗语所谓的“鸟鸣无声,兽叫无音”,就是指的这种情形。普通人说话,只不过是把一种声响散布在空中而已,并无音可言。如果说话的时候,一开口就声中饱含着深情,即使话说完了还会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这种人不光是温文尔雅之士,而且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名流如果说话的时候,即使口阔嘴大,却声未发而气先出,即使口齿伶俐,却能不矫造轻佻。这不仅表明其人自身素养深厚,而且预示其人还会获得美名盛誉。

     

    音是声的余韵或余波,只有仔细体会,才能明白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禽无声”,燕语莺声,啁啾呢喃,虽婉转有余,但豪放之气不足,这就是有音无声无音”,狮吼狼嚎,万马齐嘶,虽威猛肃杀,但曲折婉转之意不足,这就是有声无音的缘故。推及到人,有音无声的人,缺少骨气,没有血性,多为尖巧圆滑之徒有声无音的人,刚有余而柔不足,因而难逃贫穷贱的结局。高人雅士,开谈多含情,话后有余响。古人早就有“余音绕,三日不的说。德高望重之人。讲话之时,声气相投,不不乱,口齿伶俐,但不轻浮张狂,善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种人雅量充沛,厚重端庄,不仅会事业成,而且会获得极好的名声。

    口蜜腹剑,用心险恶

    俗话说到什么山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投其所好,别人爱听什么就说什么,毫无原则地哄人开心,而达到自己不太光彩的目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为了取悦别人,话说很动听,那么虽然这种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本心的仁德就受损了。与这些巧言令色的人交往时,要相当小心,否则就会被其陷害。

    宋景德年间,真宗的皇后郭氏病逝,真宗准备立刘德妃为皇后。朝中文武百官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翰林学士李迪。他的理由是刘妃出身低贱,不足以母仪称于天下。真宗辩解说,刘妃的父亲曾做过都指挥使,这时又有参知政事赵安仁,奏云立刘妃为后,不如立出自相门的沈才人为后,能够深孚众望。赵安仁所说的沈才人是宋初宰相沈义伦的孙女。

    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令真宗十分恼火,他说:“立后不可乱了仪制顺序,况且刘妃才德兼全,符合皇后的标准,朕意已定,卿等不必再议!”众人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告退。退朝后,真宗虽一时气不能淌,但李迪、赵安仁等都是朝廷的忠臣,平时恪尽职守,真宗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处置他们。这一切被一贯善于揣摩真宗心理的王钦若看得清清楚楚。第二天真宗与王钦若议论大臣中谁最优秀时,王钦若别有用心地说:“赵安仁当属最优。”真宗不解,王钦若说:“谁也比不了赵安仁,他昔日曾得故相沈义伦的提携,至今仍不忘旧情,常常要报答沈家。”真宗闻听此言,沉默良久。

     

    次日一早,真宗就免去了赵安仁参知政事的职位。像这般口蜜腹剑、暗中害人的事,王钦若实在做得太多。澶渊之盟签订前,宰相寇准设计将王钦若调开,出守天雄军。王钦若从没吃过这样的哑巴亏,他不得不到天雄军,却时刻窥测形势。当战争一结束,真宗就急忙把他召回朝廷。王钦若自知此时的寇准功绩赫赫、大红大紫,自己一时不是他的对手,就请求辞去参知政事一职,改任资政殿学士。

    一天上朝,寇准奏事后先退下,真宗面含微笑,一直目送着寇准的身影。在场的王钦若问真宗:“陛下如此敬畏寇准,是否因为寇准有社稷之功”真宗点头称是。王钦若用心险恶地说:“澶渊一仗,陛下不以为耻,反而将寇准视为功臣,臣实在不明白。”真宗惊愕王钦若为何口出此言。王钦若接着说:“城下乞盟,乃《春秋》视为不耻的行为。澶渊之战时,陛下亲征,身为天子,反与外夷签下城下之盟,难道不是可耻吗”听着王钦若的话,真宗的脸色又白又红。王钦若见真宗已经心动,继续说:“臣有一句简单的比喻,就像赌博,钱即将输光了,却还要倾囊下注,这叫‘孤注一掷’。陛下正是寇准的孤注,难道不危险吗幸而陛下洪福齐天,才免于失败的结果。”真宗红脸涨头地说“朕知道了。”王钦若短短的几句话实在歹毒之至。从此真宗对寇准越来越冷淡,以至于最后竞罢免了他的相职。